close
html模版張傢界,滿城歌舞共“狂歡”
張傢界市委常委、市委宣傳部部長郭天保介紹,如今,隨著“錦繡瀟湘”全域旅遊基地的提出,擁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民俗文化的張傢界,依托中國知名旅遊文化品牌優勢,將會把多民族元宵狂歡節,逐步打造成“像西班牙鬥牛節”、“柏林文化節”一樣蜚聲中外的文化名牌。


原標題:張傢界,滿城歌舞共“狂歡”

2月11日,張傢界市解放路,演員在進行花燈表演。花燈戲源於花燈歌舞,集當地文花燈、武花燈、高花燈之精華於一體。胡英 攝

2月11日,張傢界市永定區沅古坪鄉,村民在表演高花燈。高花燈相傳起源於東漢章帝初年、洪下之戰中洪下“蠻人”舉火把所跳舞蹈。 邵穎 攝

廖聲田 寧奎 田貴學

2月11日,正月十五,一年一度的張傢界永定區“元宵燈會”如期而至,30多萬各族群眾、近10萬中外遊客、近4000人的民間藝人聚集城區,上演民族狂歡,慶祝傳統元宵佳節,祈願國泰民安。

滿城歌舞、激情狂歡。大庸陽戲、土傢茅古斯、桑植民歌、白族仗鼓舞……100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集體亮相,今春繼“直播蘇木綽”之後,元宵節再次嗨動張傢界冬季旅遊。

一夜狂歡,千年底蘊

相比其他地區以看花燈、猜台灣電動床工廠燈謎為主的元宵節習俗,張傢界元宵燈會匯聚瞭土傢族、苗族、白族等多民族民俗文化,集燈、歌、舞、樂於一體。

舞是千年舞,歌是萬年歌。

張傢界城區元宵燈會起自漢朝,發展自唐朝,中唐後成為盛況空前的燈會和全民性的狂歡節,至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。元宵燈會當天,張傢界城區幾乎萬人空巷,舞龍、舞獅、花燈、陽戲、三棒鼓等,齊齊上場。市民身著節日盛裝,盡情歡度元宵佳節。

“發時初三日後,城鄉盛鼓吹,扮魚龍,獅子,花燈諸戲。而初九日上九,十三日上元,十五日元宵尤盛。”這是《永定縣志》對清朝光緒2年(1876年)所舉辦燈會的描述。

元宵這一夜,張傢界人用狂歡,詮釋靜美。千年的底蘊,存在於每一段唱腔,每一聲擊鼓。

行走在城區,可以看到長達數十米的草龍、火龍在人群中舞動;耄耋之年的老人身著土傢族服飾,伴著鑼鼓用五把尖刀耍起“三棒鼓”;光uabank貸款專家|台中創業貸款|台中房屋貸款|台中企業貸款|台中汽車貸款彩奪目的高花燈、傘燈、板板燈隊伍沿街表演,吶喊聲震天;具有土傢族特色、被列入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大庸陽戲、土傢茅古斯、桑植民歌、白族仗鼓舞也在現場展演。

從正月十五持續到正月十六凌晨,滿城狂歡。特別是來自十裡八鄉的20多支花燈隊伍數百名農民演員,聚集市城區,通宵達旦演唱。每支花燈隊伍,來自不同的村寨,年齡大的長者敲打樂器,年齡小的邊舞邊唱,上至八旬老人,下至五六歲孩童,用自編自導的唱詞,唱著古老腔調,唱出濃濃鄉愁。

2012年,張傢界市城區元宵燈會被評為全國五大節慶文化品牌之一,並被評為全國春節文化特色地區。

張傢界市委常委、市委宣傳部部長郭天保介紹,如今,隨著“錦繡瀟湘”全域旅遊基地的提出,擁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民俗文化的張傢界,依托中國知名旅遊文化品牌優勢,將會把多民族元宵狂歡節,逐步打造成“像西班牙鬥牛節”、“柏林文化節”一樣蜚聲中外的文化名牌。

悉心守護,薪火相傳

燈會現場,兩頭獅子舞得生龍活虎,周圍觀眾叫好不絕。72歲的尹傢溪鎮老木匠鄒啟仲帶著幾名10來歲的徒弟,耍得有板有眼,虎虎生威。鄒啟仲給徒弟們傳授的,是起源於清嘉慶年間鄒氏龍獅武術。後經發揚傳承,逐步具有拳術、器械、龍獅和鑼鼓吹打伴奏等分類。

鄒啟仲年輕時側重修習龍獅表演,很多高難度動作能夠輕易拿下。為瞭“元宵燈會”,鄒啟仲從臘月就開始準備,每天帶著徒弟們練習。他說,“過去張傢界舞獅講究‘武性’,經常兩盤獅子‘鬥舞’。同樣一套動作,完成最好的一方算勝出。”

出征前,鄒啟仲還舉行瞭一個小小的儀式,給這次出演討個好彩頭。舞獅近20年,擅長潑水龍燈的他,已是市級非遺項目“潑水龍燈”的傳承人,也教出瞭張傢界女子潑水龍燈隊等幾支當地小有名氣的隊伍。

“要守住自己的根。”為瞭進一步傳承鄒氏龍獅武術文化,鄒啟仲去年7月辦起瞭培訓班,希望能在孩子們中間找出一個最好的傳人。

目前,張傢界已挖掘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音樂、民間舞蹈、傳統手工技藝等10大類818項,其中國傢級4項、省級16項、市級51項。像鄒啟仲這樣的傳承人,全市共有81名。其中國傢級1名、省級13名、市級67名。

“《張傢界市非遺保護管理條例》即將出臺。”張傢界市文體廣新局局長楊餘茂告訴記者,“張傢界在全省率先成立瞭市非遺保護中心,市非物質文化研究與保護促進會即將成立,同時還成立瞭由70多人組成的市級非遺專傢庫。”

同時,張傢界還申報認定瞭6所省級非遺傳承學校、7所市級非遺傳承學校,聘請非遺傳承人講學,土傢刺浴室專業裝修網|台中浴室整修設計,台中浴室整修,台中衛浴整修實例,台中浴室天花板施工繡、土傢打溜子等30餘個非遺項目走進學校,並編寫瞭中小學非遺校本教材。在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很多非遺傳承人都開門授徒,培養瞭一大批年輕的“非遺人”。

文旅結合,再放光芒

去年12月,張傢界大力推出“冬遊張傢界,嗨動全世界”主題營銷活動,通過舉辦土傢過趕年、雲頂會趕歌會等系列民俗活動,打響張傢界“冬遊”品牌。

大年臘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三,雞罩捕魚、古法榨油、百人打糍粑、高花燈和畢茲卡相親會5場直播,從地理、歷史、民俗、文化等多個角度展現土傢族“祖源之地”的面貌,引來6萬多名遊客。

全年上演的大型旅遊演藝節目《張傢界·魅力湘西》、《天門狐仙·新劉海砍樵》,融入桑植民歌、陽戲、鬼谷神功等非遺元素,推出瞭《夢裡張傢界》、《夢幻張傢界》兩臺以非遺項目展演為主的旅遊演藝節目,共擁有5個成建制非遺演藝舞臺,演職人員1600餘人,演出1800餘場,觀眾達360萬人。

“民俗文化結合旅遊,魅力無窮。”湖南海外旅遊張傢界區域負責人李宏力介紹,去年,旅行社共接待遊客兩萬多人,國外遊客占六成,有80%的遊客參與民俗旅遊,“如今,遊客越來越註重民俗文化體驗,外國遊客更是如此。”

“張傢界有著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蘊,民俗挖掘與保護的力度也越來越大。”他期待,張傢界能把更多的民俗,特別是非遺元素推向市場,進一步擴大旅遊市場“蛋糕”。

“節慶展示提供舞臺、相互交流完善技藝、企業聯姻文企雙贏、校園學習傳承文化、藝術創新贏得傳播、組建隊伍民間表演。”市文化館館長覃大軍告訴記者,張傢界民俗文化能夠重放光彩,並在旅遊市場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,離不開這6個方面的努力。

近年來,元宵燈會規模逐漸擴大,燈會活動也從2000年之後逐漸從老十字街、回龍路擴展到其他街道,臺點也迅速增多。到現在,文藝隊伍已經由原來的40多支增加到現在的200多支。今年有超過10萬海內外遊客加入到狂歡隊伍中來。除此之外,“六月六”“民俗文化月”等眾多節慶,也獲得眾多遊客青睞。

“張傢界元宵燈會最能體現中國元宵節‘狂歡’的屬性。”吉首大學旅遊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田金霞表示,張傢界通過節會、演藝等形式,將語言類非遺與旅遊相結合,從非遺保護與傳承、旅遊市場開發兩方面都取得瞭非常好的效果。

目前,張傢界正在興起一批以技藝類非遺為主題的旅遊商品,同時,以非遺體驗為主的“文化村”、“生態村”也在逐步增加。“乖么妹”土傢織錦年銷售額達1800萬元,土傢刺繡長卷“清明上河圖”更是拍得270萬元高價。溪佈老街非遺體驗傳承基地創建國傢4A級景區,成為武陵山區規模最大的非遺體驗基地。

“技藝類非遺有著很強的參與性、體驗性,通過旅遊市場開發來‘活化’非遺,有著很好的前景,能以最原生態的方式保護非遺項目。”田金霞認為,張傢界可以進一步將非遺項目旅遊化,從而達成民俗文化的永久性保護,為其它地區的非遺保護與傳承樹立一個“模板”。

13BCA02DC4980A40
arrow
arrow

    txf119t5b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